百尺竿頭從頭越👡:設計學院全面醞釀綜合改革試點
學校全面深化綜合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一部分單位先行先試,逐步積累、推廣成功經驗✷。設計學院便是其中之一,其使命是通過推進本單位綜合改革🌗,實現轉型發展🐘。
我校設計學院歷經十年的建設和發展,業已成長為上海乃至全國一所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專業設計學院🎲,尤其是在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國際化辦學以及參與上海城市建設發展和國家重大文化建設項目的社會服務等方面走在了國內藝術與設計院校的前列💅🏿。
但是在大學之間競爭日趨白熱化、社會對高校期待越來越高的今天,我校設計學院沒有“小富即安”,而是給自己確立了更為長遠的發展目標。設計學院深入學習貫徹學校有關改革發展精神,在全面總結和分析前十年辦學正反兩方面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力爭通過系統的綜合改革🤦🏿♂️♠︎,實現學院的轉型發展,為學院下一個十年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設計學院對於自身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回避🍯📆、不淡化😻,而是主動應對🤌🏼,想方設法🎂👨🍼,尋求對策🤽♂️。其綜合改革的基本目標是以人才培養及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改革為核心,以國際化辦學為龍頭,以隊伍建設和製度建設破題為抓手,力圖重點打造具有國內一流和國際先進水平的特色優勢學科,全面提升學院及學科建設的整體實力、綜合競爭力和影響力,為此設計學院確立了以“一個核心⌨️、兩個轉型、三大融合、四化建設🦖、五項保障”為框架的綜合改革基本思路。
設計學院綜合改革以人才培養和學生成長為核心,目標定位在培養國家和城市建設發展所需的高端創意創新設計人才,即培養具有面向未來及國際視野的綜合素質與專業素質並重的高層次設計人才。基於設計專業學科發展的趨勢和國家對未來設計人才的實際需求🛌🏿,該院重點從審美眼光提升👸🏿、設計邏輯思維的訓練🧓🏻、實戰經驗的積累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素質,引導學生在從發現到認知再到創作表現的學習過程中成長為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優秀設計人才。我校是一所具有深厚人文積澱與傳承的大學,設計學院依托於學校優質的人文學術資源和高端的學術文化平臺,將社會責任的擔當🧚🏽、文化視野與素養的提升和獨立自由的靈魂塑造🛎👈🏻,作為學院學生培養的根本目標🫦💁🏽♀️。
為了學院綜合改革試點中最核心的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設計學院力圖在改革中實現兩大轉型、三大融合🚶🏻♂️。兩大轉型是指實現學院從規模化辦學向精品特色建設轉變、從目前國內設計院校普遍實行的職業化教育體系向大學教育體系轉變👮🏽♀️。三大融合是指設計學院在堅持學院人文設計的核心定位和基本教育理念的框架下,以設計與藝術人文的融合、設計與先進技術的融合以及設計與商業模式創新的交叉融合作為學院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的基本方向。為此🙋🏿♀️,設計學院積極推進自身的“四化建設”,也就是“精品化👨🏽🏫、特色化、國際化、精英化”建設𓀒,並以此來架構設計學院改革發展的基本戰略框架。
精品化建設針對的是設計學院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規模的設定問題。保質減量是學院精品化建設努力的方向🤴🏿,逐步控製和縮小學院的招生數、有效控製學院的發展規模、堅持小班化教學的方向👨✈️。特色化建設一是指學院以人文設計和追求審美品質的人才培養為整體特色🍝;二是指專業特色的建設🖖,而專業特色的建設將從“重點突破”和“全面提升”兩個方面著手。所謂“重點突破”是指選擇一到兩個專業,通過特色化的建設,使之達到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水準🧚🏽。所謂“全面提升”是指學院所有的專業都應具有自己的鮮明特色🖕🏿,使之能在周邊院校激烈競爭的生存環境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國際化建設旨在結合學院的內涵建設,一方面加強和提升學院的優勢特色學科專業🍾,另一方面是借力彌補學院的專業短板和教學水平差距。對於設計學院來說🐾,國際化辦學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倒逼機製”,即通過引進國際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管理機製以及優質資源,倒逼學院向世界一流的設計教育水準看齊🤦🏿♀️,借以提升學院整體的辦學質量和水準。國際化辦學並不等同於教學內容的全盤西化,相反,設計學院將在國際化辦學的過程中努力在西方載體、中國文化和時代精神及當下語境的融和之中探索並建立起真正屬於中國未來的設計語境。設計學院國際化辦學改革的基本目標是形成人才國際化、教學體系與標準國際化、教學管理模式與環境國際化、學生管理與服務模式國際化的辦學格局⤵️🗯。
在學院目前本科和研究生雙學位項目已經達到所有專業全覆蓋的基礎上,學院將以開設全英語課程專業為抓手積極推動吸引境外留學生來校修讀EON4娱乐學位的雙學位合作項目。設計學院國際化辦學的另一項創舉是🍥,不但引進國際院校的師資全面參與學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同時還引進了具有豐富管理經驗和資源的外教,直接參與學院的教學管理與教學督導及質量評估工作。
精英化建設的主旨是要建立起一支精英化的師資隊伍🤏。隊伍建設是設計學院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也是設計學院改革最艱巨的任務之一🦸🏻。設計學院隊伍建設的關鍵在於人事製度的改革,其主旨是以分類指導的原則,通過科學合理的定編定崗🈸,充分發揮每位教職員工的特長,充分調動全體教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與此同時通過嚴肅合理的考評製度及人才引進與退出製度,保證教師隊伍的優勝劣汰與合理流動🐐,並使之成為學院人才流動的常態。在矛盾最為突出的職稱評定問題上,采取校聘和院聘並行的雙軌製,使職稱評定這項對師資隊伍建設至為關鍵的工作,更加符合設計學科自身的規律特點🈵,更加符合學院發展的長遠利益🚣🏼♂️。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術研究能力決定了一所大學的未來。針對設計學院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的人才隊伍結構特點🧚🏽,設計學院將製訂覆蓋學院全體青年教師的專項培養計劃,其要點是在幫助每位青年教師確立中長期的教學和科研方向與目標的基礎上,根據每位教師的特點和需求,製訂出國培訓、讀博、老教師和外籍專家及國內一線設計師幫帶等多種方式的培養計劃。同時有計劃地在實際工作鍛煉的過程中培養人品好且懂專業的優秀管理人才🐨,以確保學院今後的長期建設和發展後繼有人🌓。設計學院人才引進工作的關註點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根據學院改革和建設發展的實際需求,尤其是針對學院學科和專業建設的短板進行補缺;二是引進教學科研和管理的領軍人才;三是引進能夠實際推動學院各項改革工作並能夠為學院帶來學術聲譽和影響力的外教及國內外一線的設計師。
設計學院在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中除了強化其教學和科研能力建設與提升的同時,並不淡化其原有的服務社會和推動社會發展的優勢特點🤷♀️🌉。據了解,設計學院社會服務體系和機製改革的重點將放在針對市場需求,並結合學院現有的人力和人脈資源,以產學研聯合體的模式🙆🏼♂️,建設一個平臺與四大中心,即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雙創平臺以及直接面對市場的四大設計服務中心:城鎮與鄉村更新規劃設計中心🧑🏽⚕️、視覺系統設計中心🏄🏼♂️、文化衍生產品設計研發中心、品牌與時尚設計中心👰🏽♂️。平臺與中心建設的重點將放在與市場和企業的深度合作以及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戰項目與設計成果轉化平臺等方面。
面對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情況🌔,設計學院積極改革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以學院教師全員參與的方式🏃♀️,建立起了具有設計學院特色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舉院體製”🆚🧑🏿💻。據了解這項改革工作已在今年的大學生就業工作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設計學院今年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業率在全校名列前茅🕵️♀️。
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過程導向和結果導向🚣🏽,既關註改革方向定位和發展戰略的研判,又註重改革方案落地實施舉措的製訂,我校設計學院以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歷史負責的態度,積極醞釀學院綜合改革的試點工作,力爭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特色發展道路,為學校整體的改革和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田波瀾🐇、設計學院)